地震過后怎么防止疫病
一、震后常見易發
。、腸胃炎的威脅
在傳染病的流行方面,最值得注意的是來自被污染食物或飲水的腸胃道感染癥。一般的病毒性腸胃炎,常常是來自于接觸傳染或其它類似感冒的傳染方式,所以不會是災區腸胃道感染的主因。細菌性腸胃炎則與食物飲水的衛生息息相關,容易以藉由災區不潔的飲水而爆發流行。在以前臺灣地區的細菌性腸胃炎流行也大多與飲用水有關,像是沒有自來水設備的村落,就常常發生桿菌性痢疾的流行,而發生于一些次學校的流行,大多也跟使用未經消毒的地下水有關。以臺灣的情形而言,在本地災區最值得注意的細菌性腸胃炎,是沙門氏菌腸胃炎、桿菌性痢疾與致病性大腸桿菌腸胃炎。其它像是引起阿米巴痢疾的寄生蟲,也跟飲水食物污染有關。
。、呼吸道疾病
一般人最常罹患的疾病是感冒,在震災過后,有一些因素會使得感冒病毒容易流行。在戶外暫住的時候,很多人擠在一個小帳篷,或是擠在小屋之中,這種人多擁擠的環境就有利于感冒病毒的散播。在個人衛生習慣不良的時候,也容易藉由接觸等途徑傳染病毒。以前也有一些研究顯示,人在情緒壓力高的時候比較容易罹患感冒,這是經由情緒壓力的測定,然后故意讓受測者接觸到感冒病毒以后得到的結論。目前的天氣又漸漸變涼,有一些感冒病毒特別容易在這種季節發生流行。所以,在災后看到一些感冒病患是可以預見的。
。、飲水衛生
自來水都經過加氯消毒,都可以確保衛生。在沒有自來水的時候,可飲用的安全水源包括罐裝或瓶裝水、煮沸過的水與加消毒劑以后的水。必須要注意的是像上述的桿菌性痢疾,只要水里面有一點細菌就會被感染,而當水源被嚴重污染的時候,即使不是生飲,只要進到我們的口中都可能致病。所以所有可能進入我們腸胃道的水都要注意衛生,不可以使用受到污染的水,這包括了洗餐具用水、刷牙用水、漱口用水、洗滌食物用水與制冰用水。
。、食物衛生
嬰兒最好是食用不須加水或煮過的食物,不要用加消毒劑處理過的水來泡奶粉。一般的冰箱在斷電四小時以內還可以保持低溫狀態,如果斷電時間超過四小時,就需要加冰塊或干冰等東西才能維持低溫。已經失去冷藏保存的生鮮食物應該丟棄,其它可用的食物應該盡速找尋冷藏設備儲存
。、個人衛生
在發生危難以后,個人的衛生通常都會被忽略,切記必須保持衛生才能避免可能隨之而來的二度健康傷害。后使用肥皂洗手的習慣必須加強,而洗手用的水最好也是經過煮沸或消毒過的,否則像桿菌性痢疾這種兇悍的細菌也可能趁虛而入。洗手的時機包括準備食物與進食之前、如廁以后、整理災區物事以后、接觸到受污染水源以后。身上如果有傷口的話,必須用肥皂加以清洗。如果傷口有發紅、腫脹或出現膿液,就必須就醫治療。
。、預防注射
只要做好衛生措施,地震災后的疫病大流行并不常見。但是因為災后的衛生條件變差,而且常常有人多擁擠的現象,所以某些傳染病可能會稍微增加。這些傳染病大多是原來就有的疾病,像是感冒、腸胃炎等,而很少會出現新的傳染病。身上如果有傷口,就需要注意感染到破傷風的可能性。在臺灣目前常規接種破傷風疫苗 (包含于二、四、六、十八個月接種的三合一疫苗與入小學以后施打的二合一疫苗之中) 的現況下,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有破傷風抗體。但是這種疫苗的保護效果大約可以維持十年左右,太久沒有追加疫苗的個人還是有受到感染的危險性。在臺灣最近幾年的統計中,最容易得到破傷風的是年老的人,這可能是因為老年人距離上次接種破傷風疫苗的時間已經很久,而且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也會有些下降,所以老年人身上有傷口的時候,更不能忽視破傷風的預防。此外,很深而且被污染很嚴重的傷口,無論年齡都可能導致破傷風桿菌感染,這種情形都需要讓醫師檢查看是否需要接種破傷風疫苗。
。、蚊蟲叮咬
在戶外的時候避免蚊子叮咬的方法,可以使用的是蚊帳、穿長袖衣服與長褲、使用殺蚊器具、涂抹防蚊藥物等。蚊子的孳生都與止水有關,所以災區必須需要注意積水容器的清除,并且在用餐以后注意將廢水確實排除,以減少蚊子孳生的機會。
。、動物的威脅
災后有一些動物也會變成無家可歸,與人們接觸的機會也會增加。如果被動物咬傷,就必須馬上尋醫治療。如果被蛇咬傷,重要的是必須記住蛇的模樣,以提供醫護人員判別是否有毒、需要什么種類的抗毒血清治療。老鼠也會傳染某些疾病,必須將所有食物均放置于可以隔絕老鼠的場所如果發現動物尸體,必須盡速移除。
。、個人的適應
在戶外生活必須多喝開水,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,避免喝咖啡與酒精,因為這些飲料都會使個人容易脫水。在沒事的時候盡量休息,不要讓已經很疲累的個人加上過度的負擔。災后的數星期將是困苦的,也需要注意一下心理的建設。失眠、焦慮、憤怒、過動、輕度憂郁與疲倦感是災后很常見的正常反應,記住這一點,并且預期這些現象將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消失。如果自己發現突然發作這些癥狀,最好是能夠找專家咨詢。
。保、食物衛生
嬰兒最好是食用不須加水或煮過的食物,不要用加消毒劑處理過的水來泡奶粉。一般的冰箱在斷電四小時以內還可以保持低溫狀態,如果斷電時間超過四小時,就需要加冰塊或干冰等東西才能維持低溫。已經失去冷藏保存的生鮮食物應該丟棄,其它可用的食物應該盡速找尋冷藏設備儲存
。保、個人衛生
在發生危難以后,個人的衛生通常都會被忽略,切記必須保持衛生才能避免可能隨之而來的二度健康傷害。后使用肥皂洗手的習慣必須加強,而洗手用的水最好也是經過煮沸或消毒過的,否則像桿菌性痢疾這種兇悍的細菌也可能趁虛而入。洗手的時機包括準備食物與進食之前、如廁以后、整理災區物事以后、接觸到受污染水源以后。身上如果有傷口的話,必須用肥皂加以清洗。如果傷口有發紅、腫脹或出現膿液,就必須就醫治療
。保、預防注射
只要做好衛生措施,地震災后的疫病大流行并不常見。但是因為災后的衛生條件變差,而且常常有人多擁擠的現象,所以某些傳染病可能會稍微增加。這些傳染病大多是原來就有的疾病,像是感冒、腸胃炎等,而很少會出現新的傳染病。身上如果有傷口,就需要注意感染到破傷風的可能性。在臺灣目前常規接種破傷風疫苗 (包含于二、四、六、十八個月接種的三合一疫苗與入小學以后施打的二合一疫苗之中) 的現況下,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有破傷風抗體。但是這種疫苗的保護效果大約可以維持十年左右,太久沒有追加疫苗的個人還是有受到感染的危險性。在臺灣最近幾年的統計中,最容易得到破傷風的是年老的人,這可能是因為老年人距離上次接種破傷風疫苗的時間已經很久,而且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也會有些下降,所以老年人身上有傷口的時候,更不能忽視破傷風的預防。此外,很深而且被污染很嚴重的傷口,無論年齡都可能導致破傷風桿菌感染,這種情形都需要讓醫師檢查看是否需要接種破傷風疫苗。
。保、蚊蟲叮咬
在戶外的時候避免蚊子叮咬的方法,可以使用的是蚊帳、穿長袖衣服與長褲、使用殺蚊器具、涂抹防蚊藥物等。蚊子的孳生都與止水有關,所以災區必須需要注意積水容器的清除,并且在用餐以后注意將廢水確實排除,以減少蚊子孳生的機會。
。保、動物的威脅
災后有一些動物也會變成無家可歸,與人們接觸的機會也會增加。如果被動物咬傷,就必須馬上尋醫治療。如果被蛇咬傷,重要的是必須記住蛇的模樣,以提供醫護人員判別是否有毒、需要什么種類的抗毒血清治療。老鼠也會傳染某些疾病,必須將所有食物均放置于可以隔絕老鼠的場所如果發現動物尸體,必須盡速移除。
。保、個人的適應
在戶外生活必須多喝開水,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,避免喝咖啡與酒精,因為這些飲料都會使個人容易脫水。在沒事的時候盡量休息,不要讓已經很疲累的個人加上過度的負擔。災后的數星期將是困苦的,也需要注意一下心理的建設。失眠、焦慮、憤怒、過動、輕度憂郁與疲倦感是災后很常見的正常反應,記住這一點,并且預期這些現象將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消失。如果自己發現突然發作這些癥狀,最好是能夠找專家咨詢。
二、地震后警惕四類傳染病流行
傳染病防治專家、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慧提示:地震后由于潔凈飲用水和食物供應受到影響,同時周邊生態環境等受到破壞,如不注意,極易引起以下傳染病的流行:
第一類是腸道傳染疾病,主要是通過糞口傳播的腸道傳染疾病等。這些疾病是通過攝入了受到污染的水、食物等導致的,比如痢疾、手足口病、甲肝等,災區群眾要注意預防。
第二類是呼吸道傳染疾病。地震后人員聚集程度高,流動性大,相互之間接觸頻繁,容易導致麻疹、風疹和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。特別是麻疹和風疹現在正處于高發期,一定要注意防范。
第三類是急性出血性結膜炎,俗稱“紅眼病”。地震后人員接觸頻繁,同時,原有的生活規律被打亂。特別是一些災區群眾為了節省飲水,往往幾個人共用一盆洗臉水或共用一條毛巾等,容易引發紅眼病的暴發。
第四類是可能出現的乙腦疫情。每年6月到8月是部分地區乙腦疫情高發的階段,這種疾病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。這種疾病影響人的中樞系統,致死率高,容易導致癡呆等后遺癥,需高度關注。
三、從自己做起 避免傳染病流行
傳染病防治專家、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慧表示,災區群眾要從自己做起,爭取避免傳染病流行。
李慧說,地震后基層疾控系統往往也受到重創,物資儲備受到影響。同時,因為疾病預防的壓力突然激增,原有疾控系統人員遠遠難以滿足疾病預防需求。此時,災區群眾積極開展自我預防,然后等待專業疾控人員介入是目前最好的辦法。
一是確保不攝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。特別是對飲用水,有條件的地區要向當地有關部門索取飲用水消毒片,消毒后煮沸再飲用。
二是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、餐具和洗臉水等。用過的餐具盡量用沸水消毒。
三是生活垃圾和糞便等盡量遠離避險地,同時不要處置在水源附近。有條件的地區,可以使用漂白粉等對周邊環境進行消毒。對孳生蚊蟲的積水,可以用敵敵畏等進行消毒。同時,可以投放一定的滅鼠餌料,避免老鼠造成疾病傳播。
四是對避險地周邊出現的動物尸體要遠離避險地和水源地深埋,對已經腐敗的動物尸體,最好焚燒后再深埋。
五是積極承擔防疫職能,在發現周圍親屬、朋友出現傳染病癥狀后,及時報告衛生防疫部門。
六是保持良好和正確的心態。地震后容易出現傳染病的高發甚至暴發,但只要采取正確的方法積極主動預防,大規模傳染病出現的幾率并不大,是完全可以預防的;周圍親屬等出現的小的傳染病,只要治療及時,也完全不會造成流行,不必因此過于緊張。
四、嚴防疫病 滅蚊滅蠅 把好“口”關
在震后救災工作中,搞好衛生防疫非常重要。
首先要把好“病從口入”關。
飲用水源要設專人保護,水井要清掏和消毒。飲水時,最好先進行凈化、消毒;要創造條件喝開水。要派專人對救災食品的儲存、運輸和分發進行監督;救災食品、挖掘出的食品應檢驗合格后再食用。對機關食堂、營業性飲食店要加強檢查和監督,督促做好防蠅、餐具消毒等工作。應有計劃地修建簡易防蠅廁所,固定地點堆放垃圾,并組織清潔隊按時清掏,運到指定地點統一處理。
其次是要消滅蚊蠅。
要大范圍噴灑藥物,要利用汽車在街道噴藥,用噴霧器在室內噴藥,不給蚊蠅留下孳生的場所。在有瘧疾發生的地區,要特別注意防蚊。如果發現病人突然發高燒、頭痛、嘔吐、脖子發硬等,就應趕快找醫生診治。
另外,受了外傷要避免傷口與土壤接觸。
由于地震房屋倒塌,地面裂縫,山體坍塌,江河污染等原因,造成人員外傷,易引起破傷風、鉤端螺旋體病和經土壤傳播的疾病發生,對各種原因引起皮膚破損的人員必須及時注射破傷風抗毒素,對傷口進行清創縫合,給予有效的抗炎對癥治療,嚴重的送醫院救治,破損的傷口不要與土壤直接接觸。
五、飲食安全 防止食物中毒
1、拿到食物后最好能“望聞問嘗”:看看食物的色澤有沒有異常,氣味是否和平常不同,發現可疑時及時向食品加工人員或衛生防疫人員詢問;吃的時候如有異味要馬上停止食用。
2、野外盡量不生吃瓜果、蔬菜,如果要吃應認真清洗、消毒,并將腐爛、變質部分去除。
3、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餐飲具,飯前、便后要用清潔水洗手。
4、不要吃過期易變質食物。夏季,氣溫高,濕度大,一些食物容易變質,超過保質期就不能吃。
5、不要吃涼拌菜和吃剩飯、菜。災區衛生條件差,涼菜特別是鹵菜在制作過程中容易污染,最好不要吃,如果一定要吃,應注意涼菜的衛生,同時吃一些生大蒜。
6、不要吃發霉米面。生霉的米面含有毒物,人吃了有害。
7、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禽畜及水產品。
8、自己制作的食物要注意“凈、透、分、消、密、期”六個字:
凈:是指購入食物或原料要干凈;
透:是指蒸熟煮透;
分:是指做到生熟分開,尤其是案板、刀具、器皿等直接接觸食物的用具;
消:是指做好烹飪用具的消毒;
密:是指食物要密閉存放,減少由外界污染的機會;
期:是指要看一下食物的制作日期和保質期,嚴防食用過期食品。
9、對援助災區的部分食物如餅干、飲料、水果、罐頭進行感官檢查,防止食源性疾病發生。
10、飯后如果感覺身體不適,及時就醫。
六、飲水安全 盡可能喝開水或瓶裝水
1.抗震救災過程中,為防止腸道傳染病的爆發流行,不要喝河濱生水,應盡可能飲用開水或衛生指標合格的瓶裝水,嚴禁飲用未經消毒的水。
2.在情況緊急下如果無法提供開水或瓶裝水,則首選深井水飲用,但地震很可能造成地下水層破壞,致使砷等有毒物質溶出,所以,在有條件的地方,需進行水質快速檢測。
3.飲水凈化消毒方法:
。1)煮沸消毒:將水放入干凈容器,煮沸后飲用。這是最簡單、最有效的保障飲水安全的方法;
。2)個人飲水消毒:水壺(或1升水)中加個人飲水消毒片或雙層消毒丸1片(丸),振搖1分鐘,放置5分鐘,即可飲用;如果沒有個人飲水消毒劑,可使用其他類型的飲水消毒劑,按照說明消毒飲用水;
。3)群體飲水消毒:需由專人負責,根據人數在不同容積的干凈容器中加入清潔水,并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(或三氯異氰脲酸)粉劑;或加入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等消毒劑,搖勻,30分鐘檢測游離余氯達到0.5—1.0毫克/升即可飲用;如果沒有余氯檢測條件,則在消毒后的水中聞到淡淡的漂白粉(氯)味道也可;
。4)渾濁水的快速凈化與消毒:如果水質渾濁,需要先進行混凝沉淀,一般用明礬150毫克/升,或硫酸鋁100—120毫克/升,或堿式氯化鋁(又名聚合氯化鋁)50—60毫克/升,加藥后快速攪拌1分鐘,靜止沉淀5—20分鐘,可使渾水變清;凈化后的水必須消毒后才能飲用;
。5)如果沒有合適的水源水,也可采集干凈的冰、雪融化水,用粗布等初步過濾,然后煮沸飲用或消毒后飲用。
4.水質判斷方法:
。1)看:干凈水應該無色、無異物、無漂浮死亡的動物尸體等,否則可能對健康有害;
。2)嗅:干凈的水沒有異味,否則不宜飲用;
。3)嘗:干凈的水沒有味道,如果發現有酸、澀、苦、麻、辣、甜等味道則不能飲用;
。4)驗:如果條件允許,可以利用水質(快速)檢驗設備等對水質進行快速檢驗,合格后才能飲用。
下一篇:自來水為什么會“有害”?